【校史故事365】349 李叔同:现代艺术启蒙教育的先驱
2016-03-22 10:13:08
-
摘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一曲《送别》唱到今天,激起人 们多少往日情怀!这首名歌的曲作者,是美国音乐家福斯特;而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一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1942),原名文涛,别号息霜,法号演音、弘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启蒙者,也是我国最早提倡话剧,研究油画和西方音乐的艺术教育家。
李叔同,1901年用名“李广平”,以第十二名的成绩考入南洋公学特班,与黄炎培、邵力子、谢无量等才俊同窗。在公学时 期,李叔同即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潜质,据黄炎培回忆:“我和叔同是1901、1902年南洋公学——后来被先后改为南洋大学、交通大学——特班的同学,同学 时他刚21岁左右。书、画、篆刻、诗歌、音乐都有过人的天资和素养。南洋公学特班宿舍有一人一室,有二人一室的,他独居一室,四壁都是书画,同学们都很乐 意和他亲近。特班同学很多出生在南方,不能说官话,大家喜爱叔同,因他生长在北方,成立小组请他教官话,我是其中的一个人。他的风度一贯地很温和,很静 穆。”而“官话”恰是“五四”以后得到极大推行的“国语运动”的基础方言,也就是新成立后大力推行的“普通话”的基础。在这方面,李叔同可以说是自发 推广普通话的先行者。
南洋公学特班中文总教习是蔡元培,蔡先生的新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李叔同产生了较大影响。1902年,李叔同即作有 《论强国对弱国不守公法之关系》,还翻译了玉川次致的《法学门径书》和太田正弘等合著的《国际私法》,两书均属名“李广平译”,1903年由上海开明书店 发行。
李叔同一生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等诸多文化领域中建树甚广,在大师辈出的民 国,恐怕亦无一人可与其比肩。 李叔同既是通才也是奇才,其成就横跨古今东西,是现代艺术的重要启蒙者,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他开艺术风气之先,是现代音乐和戏剧第一 人。周总理生前曾嘱咐曹禺,如要编写《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来的先驱。
李先生桃李天下,如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叶圣陶和夏丐尊等名士也曾专门写文表达对李先生为文为艺为人的仰慕之情。夏先生对李先生一生总结为:“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