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班级、大集体,西安交大EMBA“流动校园”入沪

2010-11-29 10:16:32

-

摘要

11月18日早上,在浦东干部学院庄严肃穆的VIP教室外,一位西安交大EMBA上海班的学员刚匆匆赶到了教室门口,忙着从保温盒中拿出一只只热气腾腾的包子,“同学们早上赶着来上课,不一定有时间吃早饭,所以特意买了包子和豆浆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好精神饱满地开始一天的文化之旅”,他笑着说道。 “上海班的同学想的真是很周道,这小小的包子传递的可是大大的感情啊”一位此次作为“流动校园”模式来到上海上课的外地班学员对此颇有感触。

做为西安交大emba的教学特色之一,“流动校园”旨在加强跨区域学员之间的交流学习,并帮助学员搭建更广阔更有效的校友平台。此次移动课堂共汇集了两个班级60余名学员,大家将在一起度过愉快的四天。

快乐的“移动班级”

对于上海班同学的热情款待,外地班的学员们都交口称赞,在接下来的四天时间里,他们纷纷放弃了星级酒店的免费早餐,每天饿着肚子赶到教室,在这初冬微寒的早晨,分享上海班学员热情的包子。一天的学习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展开了。

学员们上课时专心听课、热烈讨论课题,课后则找到彼此聊得来的同学一起“切磋”,忙的不亦乐乎。“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放松,现在每个月都特别期待这上课的四天。”一位上海班的学员如是说。他认为这种“切磋”完全不同于平日里和同事、业务伙伴的闲聊,在这里只要是自己的观点都可以拿出来碰撞,感觉非常轻松并且受益匪浅。

课程结束后,大家还一起为上海班的5位在11月份过生日的学员举行了一个生日party,几十余人同唱生日歌祝福,寿星们更是深受感动,难得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相聚一堂。西安交大EMBA成功为两地学员搭建了一个快乐的学习和交流平台。

据了解,负责此次课程主讲的是一向以低调著称的王教授,作为西安交大EMBA的科研合作者,王教授颇受学员追捧。“王教授上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并且旁征博引,轻松幽默,天天听都不厌。”一位学员在课间接受笔者采访时称赞道。而让笔者没想到的是,不少往届学员也特意赶来,希望再次聆听王教授的课程。

虽然这次是“流动校园”,但课堂现场仍然保持了西安交大EMBA惯有的小班分组的教学授课模式。学员多以5-6人为一个小组,讲师授课时大家一起听讲,而在讨论时则以分组讨论进行。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分组,这其中每一组的学员构成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力求将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地区的学员分配到一组,加强同组学员之间的互补性,最大限度的提升讨论效果,使学员吸收更多层面的知识。

事实证明,合理的分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学员们在小组讨论时非常积极,以至于到了下课也不停歇,找到教授“理论”,结果往往是大家又在课间休息时将教授团团围住,再补上十几分钟课,欢声笑语不断。

校友网络建设的利器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西安交大EMBA却让“营盘”流动起来。作为西安交大EMBA帮助学员拓宽校友平台的利器,“流动校园”模式受到了学员的一致推崇。不同地方不同班级的学员,通过4天的共同学习,深入的了解了不同地区企业文化的差异,领略了不同地区企业家的独特魅力,而最重要的是,当4天的学习结束后,所谓的EMBA校友成为了真正的朋友。

事实上,做为从2002年就开始EMBA教育的老牌管理学院,西安交大EMBA在校友网络搭建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致力于为学员搭建更有效的人脉关系。”西安交大EMBA上海班负责人张丽娜称。她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优选志同道合的学员,二是必须尽可能给学员提供更多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这里所说的志同道合,在西安交大EMBA就意味着低调务实的作风,和认真踏实的求学态度,只有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员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校友。而交流平台则是指一系列能够促进学员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教学形式,“流动校园”无疑是众多平台中的佼佼者。

据悉,在12月中旬,西安交大EMBA又将举行一次“流动校园”,一场更为有趣的思想碰撞值得期待。

预约咨询

免费课程试听

每月仅5席

与在读学员零距离交流。

真切感受课堂氛围,名师风采。

申请专享MBA、MFM、MEI试听课。

为保证小班教学质量,体验席仅设5席,火速预约吧!


Top